守护“地球之肾”湿地有多重要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守护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多固碳减排、地球之肾缓解和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作用显著。守护湿地然而,有多受农业活动、地球之肾气候变化等影响,守护湿地全球湿地缩减和退化形势严峻,有多守护湿地亟需各方携手同行。地球之肾 根据《湿地公约》,守护湿地广义上的有多湿地不仅包括所有湖泊和河流、地下蓄水层、地球之肾沼泽、守护湿地湿草甸、有多泥炭地、绿洲、河口、三角洲和滩涂、红树林和其他沿海地区、珊瑚礁等,还包括鱼塘、稻田、水库和盐田等。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调查和研究,将《湿地公约》湿地分类体系进行了整合与归并,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34型。 《湿地公约》秘书处2021年12月发布《全球湿地展望》特别版报告指出,湿地在减排、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扭转生物多样性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最为有效的碳汇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例如,在以滨海湿地为代表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中,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可达热带雨林的55倍。仅占地球表面积3%的泥炭地,储存了全球30%的陆地碳。“蓝碳”即蓝色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全球湿地展望》报告还强调,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可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可带来健康、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红利。据估算,全球湿地每年提供的健康、福祉和安全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47.4万亿美元,可见守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本身。 然而全球湿地保护现状并不乐观。该报告警告,自1970年起全球湿地面积减少了35%,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3倍,超过四分之一的湿地物种遭到了灭绝威胁。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开发是造成湿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超过半数的“国际重要湿地”遭农业用地破坏。而扭转这一趋势亟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未来可持续的食物生产应依靠健康湿地及其合理利用。 此外,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高于预期,极地湿地和山区湿地尤其处于危险之中,而海洋升温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珊瑚白化严重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生计和海岸保护等服务。 保护湿地亟需强化跨农业、城市发展与湿地管理部门的融合与协调,将湿地纳入城市规划可为城市居民带来健康与福祉机遇,为此《湿地公约》采取了“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机制,对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湿地的城市和地区予以认可。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5日至13日在中国湖北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同步举办。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还将向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届时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数量居各国第一。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印退役将领“逆袭高位”
- 厦门鼓浪屿音乐厅将委托专业机构引进高端演出
- 今年厦门海洋经济预计增长10.2%
- 医保电子凭证在厦启用 全市1200多家药店开通扫码购药
- 网络货运平台为何屡遭约谈?
- 明年起申请厦门保障房 家庭收入和资产标准放宽
- 厦门首批投资者服务管家亮相 线上线下联动为投资者服务
- 厦门成立首个食安社团 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
- 边境线在燃烧: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冲突何时休?
- 厦门翔安:未来三年将建75个中小学幼儿园
- 2020厦门马拉松期间新增13条免费临时公交专线
- 厦门滨海东大道建设提速 预计2021年底完工
- 恢复表观基因组的完整性,可逆转衰老丨科创要闻
- 厦门海事局在全国首次试点港内航行船舶“多证合一”改革
- 厦门50个校园体育场地今起对外开放 “刷脸”即可入校
- 过程不到1分钟 厦门游艇出航实现“秒申报”
- 从“小年轻”到“活化石”,法学家98岁时看到民法典通过丨我这十年
- 无锡市残联系统工作人员盛赞厦门山海健康步道
- 为方便乘客夜间出行 厦门BRT快3线末班时间延长
- 厦门5处公交中途站点周六起调整线路停靠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