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 福州高新区,台胞开办新公司只用了3小时

福州高新区,台胞开办新公司只用了3小时

2025-05-11 09:12:42 [军事] 来源:瞭望风向特辑

  编者按:过去一年,福州福建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高新公司敢为争先、区台实干争效”行动,胞开办新推动全省争当高质量发展先行者,只用争创改革开放引领地,福州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高新公司创造高品质生活幸福地,区台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胞开办新开拓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只用进一步凸显了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福州定位、担当和作用。高新公司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区台福建日报全媒体传播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胞开办新记者深入行政服务中心、只用企业、乡村、学校、医院等各个角落,以小故事为切入点,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福建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果,全方位呈现福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发展态势,以及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东南网3月3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 实习生 钟圆琦 文/图)“从办理到领取营业执照,全程只花了3个多小时,非常便利。”2月27日下午,台胞黄翔泰带着材料到福州高新区行政(市民)服务中心,顺利注册了海峡产教融创科技(福州)有限公司。这是黄翔泰在福州成立的第二家公司,去年4月他在福州新区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他表示,福建正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营商环境,各项利好政策不断落地,已成为台胞台企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黄翔泰来大陆已有20多年,曾在上海从事创投行业。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福州新区作为全国唯一明确对台功能的国家级新区,有许多政策优势。经过一番实地考察,黄翔泰回到上海与家人商量,最终决定带着家人来到福州新区,在这里“安营扎寨”,还申请入驻两岸融合社区,开启新的生活与事业。

  “福州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医疗、教育、体育等配套齐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产业发展还有许多空白。”去年4月,黄翔泰在福州新区创办了芯泰佳科技发展(福建)有限公司。在前期筹备过程中,他通过闽政通APP上台胞台企数字“第一家园”服务专区,便捷地了解到各项政策法规以及详细的办事服务指南。“前期通过网络渠道把注册企业所需材料了解清楚,到了现场,只需跑一个窗口就能把所有事情办理完成。”黄翔泰表示,福建有着友善的营商环境,当天就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实现了“最多跑一趟”目标。

  成立后,黄翔泰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蓝图。福州新区华润海湾润城的“茉莉花”塔楼正在建设中,黄翔泰与华润相关方面洽谈,由他对接台湾各大行业协会,引入更多优质台湾企业入驻塔楼,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将福州新区打造成台企进入大陆市场的“第一站”,在这里建立总部后再辐射至全国各地。

  黄翔泰还将目光投向了福州高新区,今年2月27日,他与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海峡产教融创科技(福州)有限公司。他认为福州高新区聚集了许多创新资源,毗邻大学城,拥有科研和人才优势,希望通过开展产教融合项目,促进两岸产业和人才合作。

  “大陆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两岸青年各有各的优势,台湾青年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真正融入大陆。”黄翔泰说,大陆的投资环境比台湾更加国际化,希望台湾的下一代能真正共享这里的发展机遇。

  黄翔泰是福建吸引台胞投资兴业的一个生动写照,如今在福建开设经营主体的台胞越来越多。福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线台胞台企数字“第一家园”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台胞在闽“一网通查”和“全网通办”服务;在多地设立“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台胞台企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涉台法律服务。福建成为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截至2024年,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2.5万多个,实际利用台资330亿美元;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台湾地区成为福建第四大贸易伙伴。

(责任编辑:文旅)

推荐文章
  • 台青陈叡颉:做一份厦门市民的好便当

    台青陈叡颉:做一份厦门市民的好便当 餐饮行业,正在进入新一轮洗牌期,一些传统的品牌黯然陨落,一些新的餐饮模式则脱颖而出。试图在新一轮餐饮行业格局重塑过程中分得一杯羹的众多弄潮儿中,就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创二代”——陈叡颉。在集美区安仁产业 ...[详细]
  • 日照市开展消防装备建设评估

    日照市开展消防装备建设评估 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记者从4月8日召开的全市消防装备建设评估工作会上获悉,自4月至6月份,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消防装备建设评估工作。消防装备建设评估是提高消防战斗力的大事,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迫 ...[详细]
  • 市固废处理中心打造循环经济生态园

    市固废处理中心打造循环经济生态园     本报讯记者 滕聿刚)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垃圾处理场。在黄山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周围绿树环绕,道路整洁,清风和畅,绿水粼粼,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日处理垃圾400多吨的固体废物处理中心。    该中心针对 ...[详细]
  • 日照市人大机关注重文化建设

    日照市人大机关注重文化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徐广峰)市人大机关注重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机关文化建设的规律、方式和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人大特色的机关文化。工作中,不断丰富完善机关文化内涵体系,注重将 ...[详细]
  • 网络普法春风暖 法治宣传正气扬

    网络普法春风暖 法治宣传正气扬 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赵精武在2025年2月21日,中央网信办联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精心打造的法治宣传品牌“全国网络普法行”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在此次启动仪式上,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司 ...[详细]
  • 日照413栋楼房今年有望穿“暖衣”

    日照413栋楼房今年有望穿“暖衣” 经国家及财政补贴后,居民只需几千块钱费用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好处很多,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节能改造。4月1日,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今年计划完成节能改造项目100万平方米,但目前 ...[详细]
  • 50名支教日照老教师来我市

    50名支教日照老教师来我市     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实习生 卢小璇)4月8日,上世纪50年代由诸城师范毕业,到日照支教的50名老教师来我市。期间,老教师们先后参观了日照实验学校、金海岸小学,亲身了解日照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并欢 ...[详细]
  • 日照黄海晨刊记者编辑捐书逾600本

    日照黄海晨刊记者编辑捐书逾600本 捐书号召一出,晨刊上下找书忙  本报讯(记者 张守坤) “捐书了吗?你捐了几本书?”这几天成了晨刊记者编辑见面的招呼语。4月7日,本报刊登《如您有闲置图书请和晨刊联系》一文后,黄海晨刊迅速发起了“帮兴 ...[详细]
  • 台湾青年“造心师”:在大陆创业,未来可期

    台湾青年“造心师”:在大陆创业,未来可期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青年“造心师”:在大陆创业,未来可期作者 郑江洛“大陆是我实现理想的沃土。”15日在厦门举行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台湾青年科学家、“造心师”徐博翎讲述了自己“登陆” ...[详细]
  • 日照日报社举办新闻摄影培训班

    日照日报社举办新闻摄影培训班   本报讯记者 李青)为提升读图时代宣传工作人员新闻摄影水平,更好地用图片反映各行各业工作成就,4月9日至10日,日照日报社、日照新闻摄影学会举办2011年度新闻摄影培训班。  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50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