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校企研三方共建创新中心 抢滩千亿级海洋功能食品新蓝海 正文

校企研三方共建创新中心 抢滩千亿级海洋功能食品新蓝海

时间:2025-05-29 05:38:35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时尚

核心提示

山东新闻5月12日电(记者 胡耀杰)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海洋功能食品创新联合研究中心”日前正式揭牌。据介绍,该研究中心立足国家海洋

校企研三方共建创新中心 抢滩千亿级海洋功能食品新蓝海
山东新闻5月12日电(记者 胡耀杰)由中国海洋大学、校企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研方洋功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共建“海洋功能食品创新联合研究中心”日前正式揭牌。据介绍,创新该研究中心立足国家海洋战略需求,中心以南极磷虾等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为核心,抢滩千亿聚焦功能脂质、品新活性肽等生物活性物质挖掘与高值化产品开发,蓝海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坚—产业落地”的研方洋功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大健康产业从“实验室研究”迈向“市场级创新”。共建近年来中国海洋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创新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中心随之而来的抢滩千亿是消费者对海洋功能食品的需求升级,“成分精准可量化、品新资源绿色可持续”成为核心关切。如何将实验室的前沿成果高效转化为市场所需的高品质产品,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课题。中国海洋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在海洋和水产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作为国内南极磷虾开发的科研先锋,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20余个国家、省部级平台及校企校地联合研发中心,构建起覆盖捕捞、加工到产品的全链条专利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15项荣誉,为全生命周期海洋功能营养解决方案提供研究支撑。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建有集功能实验室、中试车间、企业联合创新空间为一体的一万余平米的科创基地,先后获批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重点开展合成生物学应用、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智能装备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团体标准5项,孵化引进9家科技企业,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落地,打通技术产业化快速通道。逢时科技打造了世界先进的磷虾油透明工厂,拥有十万级GMP净化车间,聚焦靶向精准营养。作为国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获得44项知识产权,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9项,先后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青岛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南极磷虾产业从实验室到消费端产品的“价值贯通”。“消费者需要‘吃得明白’,科研需要‘落地验证’,产业需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三方合作正是破题的关键。”逢时科技研发总监周芳表示:研究中心通过“企业出题—联合解题—场景验证”的闭环机制,让海洋科技真正服务于国民健康需求。该研究中心聚焦南极磷虾等海洋资源高值化开发,围绕五大方向联合攻坚:开发靶向心脑血管、护肝等功能的磷虾油精准营养产品;挖掘贻贝、扇贝等新型海洋磷脂原料,开发抗炎、益智功能食品;研发活性导向磷虾肽制备技术,实现蛋白高值化利用;拓展南极磷虾即食食品开发等。在生态的深度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长湖表示:“南极磷虾是一个天然的蛋白质仓库,生物量达10亿吨。含有8种人类必需的氨基酸(营养评分高于大豆、牛肉),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等功效成分,综合利用开发价值巨大。”而作为研究中心的共建方之一,逢时科技在南极磷虾的综合利用、其他海洋活性成分的资源利用和挖掘方面有长期规划。“逢时科技重视科技创新,是南极磷虾产业领域极具成长性的企业。”薛长湖说,“海大及研究院将通过创新中心与逢时科技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前沿成果在逢时科技落地转化,赋能海洋经济持续发展。”随着三方联合开发,逢时科技将拓展南极磷虾功能食品更多应用形式,从过去以磷虾油应用为主,深入到对磷虾蛋白、磷虾油活性脂质的价值挖掘。在生态的广度方面,逢时科技将借助研究中心,将产品开发范围从磷虾拓展至贻贝、扇贝等海洋生物资源身上。周芳说:“我们希望以南极磷虾为起点,围绕着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利用,最终打造出一个‘大生态’。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共创,完成产业转化,最终实现1+1>2的目标。”三方协同,补全产业链条,扩张产业生态。研究中心将有望成为海洋功能食品领域的创新引擎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成分科学性、临床功效性、安全无负担”的海洋健康方案,助力“蓝色粮仓”战略落地。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