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开发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氢负离子导体在氢负离子电池、国科燃料电池、学家下超电化学转化池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开发快氢未来有望引领一系列能源技术革新。首例我国科学家日前通过机械化学方法,温和在氢化镧晶格中引入大量的条件缺陷和晶界,开发了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负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导体该研究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国科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完成,学家下超相关成果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开发快氢
氢负离子是首例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温和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此领域研究面临材料体系少、条件操作温度高等问题,负离是洁净能源领域的前沿课题。
“优质氢负离子导体需要两种特性‘兼得’,即具备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同时具备极低的电子电导。”陈萍介绍,早在20世纪,氢化镧就被发现具有快速的氢迁移能力,但电子电导很高。近年来,科研人员往氢化镧晶格中引入氧以抑制其电子传导,但氧的引入也同时显著阻碍了氢负离子的传导。
陈萍、曹湖军团队创新地采用机械球磨法,通过撞击和剪切力,造成氢化镧晶格的畸变,形成了大量纳米微晶和晶格缺陷。这些畸变可以显著抑制电子传导,使电子电导率相比结晶态良好的氢化镧下降5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对氢负离子传导的干扰并不显著,从而获得了优异的氢负离子传导特性。
更为重要的是,此项研究实现了氢负离子在温和条件下(零下40摄氏度至80摄氏度)的超快传导。此前的研究中,氢负离子导体只能在300摄氏度左右实现超快传导。此外,团队还首次实现了室温全固态氢负离子电池的放电。
“许多已知的氢化物材料都是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团队建立的这种材料工程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有望助力氢负离子导体研究取得更多突破。”陈萍说。
- ·广州市海珠区大规模疏解:复工,返乡,等待解封
- ·春节“不打烊” 厦门警方抓获偷窃电动车嫌疑人
- ·厦门地铁1号线春运安全运营 2、3、4、6号线90个工点不停工
- ·看场电影上百元 !厦门2月17日左右观影价将恢复节前水平
- ·民政部门的“烫手山芋”,遗产管理人制度缓慢推进
- ·玫瑰玫瑰我爱你,可你会是月季吗? 听听植物专家解释
- ·百老汇经典爱情喜剧《波音波音》本周五“登鹭”
- ·积极探索具有厦门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 ·客流剧降,收入锐减,动物园触网“自救”
- ·泊位改造提升基本完工 厦门母港将迎来“大船时代”
- ·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新四条” 针对性强含金量高
- ·厦门市交通部门通报去年12月份 公交运营服务质量考评情况
- ·设置“妈妈岗”,对解决育儿问题有多少助益?
- ·悬赏10万!3岁孩子在小区被拐走?真相揭开,厦门人怒了!
- ·上演浓情年味 厦门空港举办“2019亥艺迎春”主题新春活动
- ·与老伴来厦旅游却走散 幸遇热心铁路民警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