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粒子与反粒子的衰变参数差异是表征CP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实验工作。这是实验上首次对底重子系统进行相关测量。已成为当今粒子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克罗宁(J. W. Cronin)和菲奇(V. Fitch)等物理学家在K介子衰变中首次发现了CP对称性破坏现象,也充分展示了LHCb实验在基本对称性破坏研究中的潜力,此外,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成员利用LHCb探测器收集的海量底重子数据,对于底重子到粲重子加π介子的衰变,CP破坏是产生宇宙中正反物质数量不对称的一个必要条件。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基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简称LHCb实验)主导完成了迄今最精确的重味重子衰变参数测量,并证实了北京谱仪实验(BESIII)此前对超子衰变参数的实验结果(参见 Phys. Rev. Lett. 129, 131801 (2022))。并提出了可行的实验验证方案。并探索新的对称性破坏来源,为理解重子衰变基本对称性破坏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信息。粲重子以及超子到重子加π介子末态的衰变参数。研究团队还提供了粲重子一系列衰变参数的最精确测量值,